
有人说,人这辈子活着就是为了还债,我是信的,因为我亲眼见证了这样一段恩情在线配资电话,二十五年后终得报应。
01我叫林小芳,今年五十五岁,回想起我这大半辈子,可真是酸甜苦辣都尝过了。
我出生在苦日子里。
爹娘生了五个娃,我排行老四,上面是三个哥哥,下面还有个妹妹。
家里穷得叮当响,我七岁那年,爹喝了二两烧酒后,把我拎起来扔到炕上,说是要把我卖了。
当时还小,总以为只是爹心情不好,吓吓我而已,并不是真的要卖我。
但这个阴影一直罩着我。
三年后的一天,爹又喝酒了。
展开剩余94%爹这回不拎我了,他把我叫到酒桌前,意味深长地说:"闺女呀,你也知道咱家的光景,你三个哥哥是男娃,指定要给我们家传宗接代的,哥哥们也得读书,家里实在供不起了。隔壁村儿杨寡妇家儿子,杨二愣子,给了二百块钱彩礼,明儿就来接你,你就跟他过日子吧。"
我哭得死去活来,可爹一巴掌扇过来:"哭个屁!养你这些年不容易,现在好歹还能换几个钱,否则饿死你得了!"
我娘躲在灶房里偷偷抹眼泪,却没有一句反对的话。
估计是出声了又要被爹爹打。爹酒后打人可狠了。
第二天,杨二愣子二叔带着他骑着自行车来了,后座上绑了个小板凳。
爹收了钱,把我交给杨二愣子,我就这么被载走了,连个包袱都没带。
杨二愣子当时已经有十六岁了,从小得了病,脑子不太灵光,说话口齿不清,还会流口水,村里人都笑话他。
但他家祖上几代经商,是附近有名的有钱人家。
杨二愣子刚出生得几个月,他爹外出经商被抢,死了。
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强。
虽然他没了爹,但几代积攒下来的家底比我们家可还是强上百倍。
他娘一心想给儿子找个媳妇传宗接代,但哪家的父母愿意把自己的闺女嫁给这么个不灵光的人。
他们家彩礼出得再多,也没人愿意去。
他娘知道了我家的情况,也看上我这么个小丫头,说是我人小但机灵,屁股大,指定能生儿子,将来能给杨家传宗接代,接过去再养几年就可以给她家当儿媳妇了。
到了杨家,杨寡妇二话不说,领我去厨房,指着一堆碗筷说:"从今儿起,这是你的活计,干不完不许吃饭!"
我虽然十岁了,但从小到大就没能吃过饱饭,人长得瘦小,他们家的灶台是高灶,当年可是有钱人家才能筑的那种灶台,我这个身材连灶台都够不着。
杨寡妇就在锅台边放了个小凳子,让我站在上面洗碗、切菜、烧火。
干不好就挨打,一顿饭能吃上热乎的都是奢望。
杨二愣子每天活也不干,在村里到处床逛,晚上回来就盯着我傻笑,一看到他我就能感受到一阵邪恶。
我当时年纪小,还不懂男女间那些事,可我知道再过几年,我就得跟这个傻子睡一炕了,想想都害怕。
在杨家我熬了七年,熬到了十七岁。
那七年,杨寡妇把我当牲口使唤,杨二愣子动不动就动手动脚的。
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:小芳啊,你得逃出去,否则这辈子就完了。
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,我也在悄悄的为出逃准备着。
我来到杨家后,反抗过很多次,自知没用。
我在表面上装作很顺从,但我私底下在悄悄的攒钱,一角两角的攒。
特别是到了15岁后,杨寡妇开始交给我做一些有技术的活,比如每年收成好了,留够一家口粮后,多余的会给我拿到街上去卖。
虽然她管得很严,但我还是久不久能抠下一块半角的。
家里在村里有个代销店,卖东西时,我也会私藏一些。
杨寡妇告诉我,等我长到十七岁,就要跟她儿子正式结为夫妻生孩子了。
我最害怕她说这句话,但她最爱跟我提起这事。
每次她说起,还会悄悄观察我的反应,但凡我有让她不满意的表现,随之而来的就是拳打脚踢。
离十七岁越近,我越睡不着。
就在离我十七岁生日还有几天时间的时候,机会来了。
村里办了个缝纫培训班,杨寡妇想让我学会做衣服,好给村里人缝缝补补挣点钱。
在那儿,我认识了王丽,一个刚从南方打工回来的姑娘。
她看我身上的伤,问我怎么回事,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。
"小芳,你这不是活人过的日子。"王丽拉着我的手说,"我下周要回东莞打工,你要不要跟我走?"
我想也没想就点了头。
那晚上回到杨家,我装作若无其事,等杨寡妇和杨二愣子睡熟了,卷了几件衣服,拿出了我积攒多年的钱,从后窗翻了出去。
王丽已经在村口等我,我们摸黑走到镇上,天不亮就坐上了去往南方的长途汽车。
一路上,我心里又怕又激动,怕杨家人追上来,又对未知的生活充满期待。
后来从王丽跟家人的来信中知道,我逃走后,杨寡妇到我家去闹,逼着我爹退了当时给的二百块钱,从此,杨家跟我爹家成了仇人。
02坐了三天三夜的硬座,转了好几次车,我们到了东莞。
王丽带我去了她打工的服装厂,托人给我在厂里安排了个活计。
第一个月只有二十块工资,但对我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,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拿到自己的钱。
厂里的宿舍住不下这么多人,王丽带我去城边一个老旧小区找房子。
就这样,我认识了赵老头和赵老太。
赵家小院算是个城中村,房子有两层楼,他们住一楼,二楼隔成了四间出租。
赵老头姓赵名德明,六十来岁,是个退了休的老教师;赵老太姓李,叫李秀兰,刚满五十岁,在街道办当临时工。
他们有个儿子,据说在国外做生意,常年不回家,我们也没见过。
赵老太第一次见我,上下打量了一会儿,问:"姑娘,多大了?"
"十七。"我怯生生地回答。
"哎呦,还是个孩子啊。"赵老太转头对赵老头说,"老赵,这孩子看着实诚,就租给她吧,押金少收点。"
就这样,我和王丽住进了赵家二楼最靠里的一间房,每个月房租十块钱。
刚开始,我总是小心翼翼的,生怕惹赵老两口不高兴,把我赶出去。
可赵老太待人热情,常常做了好吃的,非要叫我下去尝尝。
"小芳啊,你看你瘦得,多吃点。"赵老太总是这么说,一边往我碗里夹菜。
赵老头脾气有点倔,但也是个心善的人。
有一次我半夜发烧了,还是赵老头骑着自行车拉着我去医院的,还垫付了医药费。
等我病好了要还钱,他摆摆手:"没多少钱,你把房租按时交了就行。"
我干活的服装厂,除了底薪,还有计件提成,干得越多,挣的钱就越多。
只要有加班的机会,我就抢着干。
同事们笑话我:"小芳,你这么拼命干啥?攒钱买嫁妆呀?"
我摇摇头,没说话。
我拼命工作,是想多攒点钱,将来好给自己找条出路。
我不想再依靠任何人,只想靠自己的双手活出个人样来。
每个月发了工资,我就把大部分存起来,只留够吃饭和交房租的。
一直到1995年,我换了好几个厂,工资也渐渐提到了差不多一千块钱。
这些年来,我攒了五万多块钱,放在银行卡里,那可是我的命根子啊。
我把存折捂得紧紧的,干活累了,委屈了,我一拿出存折,看到里面的数字,就没那么累了。
赵老两口待我越来越亲,赵老太有时候会拉着我的手,唠家常:"小芳啊,你这么懂事,要是我也有这么个女儿,我就知足了。"
我心里暖暖的,在赵家,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家的感觉。
03好日子没过多久,变故就来了。
那年夏天,赵老头总说肚子不舒服,一开始大家都没当回事,以为是吃坏了肚子。
赵老太给他煮了几次姜汤,可情况越来越糟。
一天晚上,赵老头突然疼得在地上打滚,我们几个租客赶紧帮忙把他送到医院。
医生看了检查结果,脸色一下子变了:"是肝癌,而且已经是晚期了。"
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,赵老太差点晕过去。
住院、化疗、手术,医药费像流水一样花出去。
没几个月,赵家的积蓄就见了底。
我亲眼看着赵老太一天天憔悴下去。
她开始变卖家里值钱的东西,先是彩电、冰箱,后来连赵老头珍藏的古董钟表也卖了。
最后,连我们住的房子也不得不挂牌出售。
房子卖了后,我们这些租客还在,但房东换了,房租也提高了不少。
就在赵老太临走那天,我正在屋里忙,赵老太敲开了我的门。
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头发一夜之间似乎全白了。
"小芳,能借阿姨点钱吗?"赵老太的声音很轻,"老赵的病越来越重,医生说还有个新疗法可以试试,但我还差五万块钱。我...我已经走投无路了,能借多少是多少。"
我愣住了。
五万块,正是我这些年的全部积蓄啊。
我一时愣住了,没马上接过话。
赵老太见我不说话,突然"扑通"一声跪在了地上:"小芳,我知道这个请求太过分了。可我真的没办法了,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老赵就这么走了。我儿子在国外,我联系不上他,等他回来,一定会还你钱的,还会加倍感谢你。"
我赶紧把赵老太扶起来:"阿姨,你别这样。赵叔叔的病要紧,钱...钱我有。"
当天晚上,我把银行卡里的五万块全取了出来,交到了赵老太手里。
其他租客知道后,都说我傻:"你也真敢借,万一人家拿了钱跑了怎么办?人家儿子在国外的话,谁知道是真是假。"
我没吭声,心想:赵老两口对我这么好,这会儿我能见死不救吗?
钱是借出去了,可赵老头的病情还是一天比一天重。
一个月后,听说赵老头还是走了。
更糟的是,赵老太在办完丧事后也不见了,房东说她回老家去了。
我借出去的五万块就像石沉大海,再也没有了音信。
租客们又笑话我:"就说你傻吧,这下信了吧?这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。"
我只能自己安慰自己:赵老太一定是一时没法还钱,等她缓过来了,肯定会联系我的。可日子一天天过去,我再也没有收到过赵老太的任何消息。
04日子还得过。
我换了好多工作,工资高了点,但生活还是紧巴巴的。
没了那五万块钱,我的日子又回到了从前 ,省吃俭用,一分钱掰成两半花。
后来遇到了老公,结婚成了家。
再后来我和老公的工资越来越多,我们生了孩子,也在当地买了房,过上了我们自己的小日子了。
五万块钱的事,也渐渐的被淡忘了。
转眼我的孩子们都长大了,我也变成老太太了。
有一天晚上,我刚吃完晚饭,电话响了。
是个陌生号码。
"喂,请问是林小芳吗?"电话那头是个男人的声音。
"是我,你是哪位?"我有些疑惑。
"我是赵明,赵德明和李秀兰的儿子。"
这个名字让我愣住了,脑子里一下子涌现出赵老头赵老太的面孔。
"阿姨,我终于找到你了。"电话那头的声音哽咽了,"我妈妈去世前,一直念叨着要找你,要还你钱......"
两天后,赵明来到了我的家。
穿着朴素,长得很像赵老头,一双眼睛炯炯有神。
他身边站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,是他儿子小宇。
"阿姨,这些年您还好吗?"赵明一进门就红了眼眶。
我点点头,倒了杯茶给他:"挺好的,工作稳定,有吃有穿。"
赵明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,递给我:"阿姨,这是当年您借给我妈的五万块钱,加上这二十五年的利息,一共二十五万。我妈临终前交代我,一定要找到您,把这笔钱还给您。"
一想到当年杨老太对我的各种好,临终前还记得借我钱的事,我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。
我哽咽地说:“不,不,没这么多,只还五万就行......”
“阿姨,这是我妈的意思,你就别为难我了,收下吧......”
我接过信封,手有些发抖,点点头:"好吧,好吧......你妈妈......什么时候走的?"
"已经走了好多年了。"赵明的眼里噙着泪,"其实我不是在国外工作,我是在部队服役。二十五年前爸爸生病时,我在执行特殊任务,联系不上。等我得到消息回来,爸爸已经走了,妈妈也卖了房子回了老家。"
赵明告诉我,赵老太回老家后,用剩下的一点钱开了个小卖部,慢慢把日子过起来了。
这二十五年,她一直在打听我的消息,可我换了工作又搬了家,怎么也找不到。
"我妈常说,小芳姑娘是个好孩子,人善心好,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是她拿出全部积蓄帮了忙,这份恩情一定要报答。"
赵明的声音哽咽,"我退役后一直在找您,终于通过以前小区的老邻居打听到了您的消息。"
我看着面前的信封,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。
我不是为这笔钱感动,而是为赵老太这么多年惦记着还钱,惦记着我这个感动。
"阿姨,我在市区开了家小超市,生意还不错。"赵明说,"您现在还在打工吗?如果不嫌弃,可以来我店里帮忙,轻松一点。"
我抹了抹眼泪:"那感情好啊,我在超市做收银好多年了,这活我熟。"
就这样,我到他的超市里帮忙。
小宇对我特别亲,常叫我姥姥,说我是他奶奶的救命恩人。
每逢周末,赵明一家都会请我去家里吃饭,把我当成了家里的一员。
我活了大半辈子。
有时候想想,那五万块钱好像是我投进命运之河的一颗石子,二十五年后,它带着涟漪回来了,给我带来了一个新的家庭。
村里人常说,好人有好报。
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好人,但我知道,人活这一辈子,帮人的时候不求回报,但好心终究会有好的回应。
赵老太临终还惦记着还我钱,这份情比钱更珍贵啊。
前几天,小宇结婚,非要让我坐主桌上座。
我推辞不过,只好答应了。
宴席上,赵明举杯敬我:"林阿姨,我妈泉下有知,一定很高兴看到您今天这么好。"
我眼眶一热,举起杯来:"老天待我不薄,让我晚年还能遇到你们这些好人。这辈子,值了。"
酒过三巡,我看着满堂的宾客,想起了我那苦难的前半生,又看看眼前的欢乐场景,心里明白:人这辈子啊,受多少苦都不怕,只要心存善念,总会苦尽甘来。
恩情不一定马上得报在线配资电话,但早晚会有回音的。
发布于:河南省信誉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